浙江车网论坛

 

 

!connect_header_login!

!connect_header_login_tip!


搜索
浙江车网论坛 论坛首页 谈车论车 调座椅引发的血案!上车后该做的四件事
查看: 712|回复: 3
go

调座椅引发的血案!上车后该做的四件事 [复制链接]

Rank: 1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09:4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是来自一个真实的案例:2012年9月的一天下午,女司机王某准备开车外出,当她松开手刹起步之后,觉得座椅不舒服,便想调整一下。不过,王某并没有把车停下来,而是边开车边调整,没想到一脚误踩在油门上,车向前面的人群猛冲了几米后才停了下来,此次事故共造成4人受伤、1人死亡。在后续报道中,王某称车前几天借给了朋友开,还回来后自己没意识到座椅的姿态发生变化已经和自己不相配,直到车辆行驶当中才发现需要调整,之后就发生了事故。

  其实仔细想想,如果王某能在开车前就把座椅调整到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也就不会发生这之后悲惨的事故了。从这起事故中我们可以引申一个事情:在车辆正式行驶之前,驾驶员应该在车内提前做好几件重要的事儿。那么下面我们就和大家一起聊聊关于这几件重要的事儿到底是哪些。
  通过总结,我们认为驾驶员在上车后特别是换了新车或是把车借给别人开过之后应该在正式行车前做好以下4件事,分别是:
  座椅调节、方向盘调节、内外后视镜调节以及安全带调节。
  一、座椅调整
  经常调整座椅坐姿,这件事情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发生率不会太高,因为车基本上都是一个人开,座椅调整好一次就不会再调整了。但如果车辆之前被别人开过的话,那么座椅很可能就会被调整,这时候如果不注意提前调整而在驾驶的时候调整,就可能会发生开头提到的事故。

  边开车边调座椅,稍有不慎,整个身体可能会一下子躺下去。这样做,一来,会导致你看不到前方路况;二来,情急之下你可能会抓方向盘借力,由此引发车辆失控造成一系列的严重后果;三来,在情急之下可能会踩错踏板导致事故。
  那么汽车座椅该如何进行正确的调整呢?这个问题很多新手朋友也在我的博客里咨询,那么下面我就和大家仔细说说关于座椅调整的正确顺序和注意事项。
  1、座椅的上下调整(如果有)
  坐到驾驶位以后的第一个步骤是调节座椅高低(座椅不能调高低的则省去这个步骤),这个调整步骤要求头部与车顶空间合适,同时视线不要过低。总体来说,如果能调整的话,尽量保持头与车顶有足够的空间,避免车辆颠簸的时候头部撞到车顶,对自己造成伤害。


  2、座椅的前后调节
  接下来是调节座椅的前后远近。此时,你可以用右脚把刹车踏板踩实当做调整标准,这时如果你的右腿能保持弯曲状态而且还能继续往下发力,同时也不会因弯曲而感到难受,那么距离就比较合适了。如果像下图那样的距离就绝对错误了:踩下刹车踏板后,右腿已经完全伸直,这样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是无法迅速、有效的踩实刹车踏板的,后果也可想而知。


  3、座椅靠背调节
  大家平时可以注意观察一下,有很多人开车双手握方向盘的时候手臂是伸直的,整个人半躺半靠在座椅里,看起来很惬意,但实际上这是拿自己的安全开玩笑,因为这种姿势无法有效的控制车辆方向。

  正确调整座椅靠背的标准是:当你的肩膀贴在座椅靠背上时,伸出手臂,可以将手腕搭在方向盘上沿且肘部有一定的弯曲。按这样的标准来调节靠背,无论方向盘转动怎样的角度你的手臂都能以弯曲、有力的姿态来应对,如果达不到上面的标准,请将靠背立起来一些。
  4、座椅头枕调节
  头枕调节这块大家可能会忽略,有些朋友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座椅头枕能进行调整。而在实际的交通事故中统计,受伤者中7成人的颈椎都在车祸事故中受伤,究其原因正是与头枕的不正确调整有直接关系,因此正确调整座椅头枕是很有必要的。
  头枕正确的调整方法
  头枕高度应与耳廓上沿平齐
  头枕高度应该调整至与头部平行,头枕中间柔软部位与耳廓上沿平行,这样当车辆受到剧烈撞击的时候,头枕保护头部和颈椎的作用才能最大化的得到体现。


  头部与头枕的间距要尽可能小
  头部与头枕之间的距离越小,头枕对头、颈部起到的的缓冲保护作用就越大。这个间距最多在2-3个手指并在一起的宽度。此外,我们还可以在座椅上加装颈枕,以起到更好的对颈部的保护效果。


  错误调整头枕的危害:
  头枕高度过高:不能缓冲头部撞击
  有的朋友习惯将头枕弄得比较高,喜欢用头枕下沿顶住脑袋,但这样做,对保护我们头、颈部的安全没有任何好处。一般来说头枕中间部分比较柔软,发生冲击的时候头枕中间部分会更好起到缓冲作用,从而保护头、颈部。另外头枕过高的话,还可能会导致头部在撞击的时候撞到头枕的金属固定插棍上,造成损伤。


  头枕高度过低:容易造成颈椎折断,威胁生命。
  有调整高的,也就有调整低的。有一部分车主喜欢将头枕位置调得很低,让颈椎和头枕接触。

  其实这样做,问题更加严重:当车辆受到撞击时,头因惯性会反向冲击头枕,若头枕高度过低,会使颈椎部分撞击头枕上沿,轻则导致颈部受伤,重则颈椎折断导致死亡。
  二、方向盘调整
  绝大多数车型,方向盘至少都能进行上下调整,因此对于方向盘的调整主要是也就是聊上下调整的事儿。这里要注意的是,在调整时,要以方向盘上半圈不阻碍眼睛看到仪表盘中的信息为准,以方便您在驾车中可以第一时间通过仪表盘了解车辆的重要信息。

  如果您车辆的方向盘还可以前后调节的话,那么可以配合调整座椅靠背这个步骤来调整方向盘的前后距离,以达到最好、最舒服、最安全的驾车姿势。
  三、后视镜调整
  关于后视镜的调整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只要以尽可能的缩小视觉盲区、驾驶员观察舒适为原则就可以。
  1、车外后视镜调整
  座椅调整至合适的位置之后,此时观察两侧后视镜,将后视镜展开后,可以从镜面中观察到自己的车身,并且车身面积不要超过镜像的1/4就是合理范围。

  第二步就是进行外后视镜高低调节,原则上从两侧后视镜中观察车后景象,使远处地平面处于镜像中央即可。不过一些朋友习惯将右侧后视镜角度调低,以便于更好的在倒车时观察右侧路况,这样的做法并没有错,只是角度不要过低,以远处地平线为基准,路面面积不要超过2/3的镜面面积就是合理的范围。
  2、车内后视镜调整
  车内后视镜调整起来会相对容易一些,保持正确坐姿,将后窗映射在内后视镜中,并且保持后视镜内的地平线维持在镜面中央即可。


  四、安全带要调整合适位置/且上车必须系
  最后一个步骤至关重要,否则前面的努力全都白费:一定记得系上安全带!!!没有这个习惯的朋友要注意了,如果不系安全带那你真的是在“游戏人生”,尤其是现在车辆最少都有两个安全气囊,如果不系安全带的话,发生碰撞事故的时候,弹出来的气囊反而会成为强大的夺命武器。同时,如果不正确的使用和调整安全带也会对您的驾驶安全造成威胁。


  1、安全带记得调整高低


  安全带的高低调整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太高,紧急情况收紧时容易勒到脖子,可能造成颈部的损伤甚至直接将人勒到窒息;如果太低,则可能无法完全限制身体向前冲,如果滑出肩膀就更危险了。


  请远离以下行为!


  对于那些平时为了躲避警察检查或者是避免安全带未系提示音报警的朋友们,我奉劝一句:生命是自己的!用安全带卡扣就不说了,那个玩意儿制造者都该被枪毙。除此之外,我亲眼见过的逃避系安全带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把安全带插在锁孔里靠在背后;
  2、把副驾驶安全带插在驾驶位的锁孔里;
  3、用夹子夹住安全带根部固定好长度,然后轻轻搭在身上。


  安全带就是保证您生命安全的设备,您要是不系上那这套设备还有什么用呢?您说这是何必呢?为什么自己非和自己较劲呢?


  最终总结一下,合格的系安全带的位置是安全带从肩膀拉过,且与肩头有最少2个手指的距离,而安全带必须贴合身体穿过,并插到所坐座椅的安全带插槽上。
提示:任何调整都要在车辆停止状态下进行


  我们做任何座椅、内外后视镜、方向盘和安全带的调整都需要在车辆静止状态下进行,一定不要像文章开头的例子一样,在行驶途中调整,避免误操作导致更为严重的事故发生。同时,停在路边调整的时候也一定要把车辆的动力传递切开(切到空挡并拉上手刹),避免车辆溜车或者误操作。


  总结:


  上面说的除了系安全带以外,剩余的三件事并不是每次上车都要干,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这里之所以列出来是想提示大家这四件事只能而且必须在停车状态之前进行调整,千万不要冒险在行车当中进行。


  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因此看在生命的面子上,我希望大家能够对上面提到的事儿予以重视。而且特别要提示给一些自负的朋友,总觉得自己的车好或者技术好,在行驶当中摸摸这、碰碰那不会出事,殊不知危险时刻就在身边,如果你不想以身试法,那么就老老实实提前做好准备再开车吧。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Rank: 1

沙发
发表于 2012-11-13 08:16 |只看该作者

Rank: 3Rank: 3

板凳
发表于 2012-11-18 03:02 |只看该作者
看过,的确不错。谢谢楼主












www.zfc3218.com|www.gaofeng5858.com|www.jiabei588.com|www.haohaoyes.com|www.wsboai168.com

Rank: 3Rank: 3

地板
发表于 2012-12-6 09:44 |只看该作者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Archiver|Comsenz Inc.

GMT+8, 2024-5-14 23:26 , Processed in 0.029219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