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车网论坛

 

 

!connect_header_login!

!connect_header_login_tip!


搜索
浙江车网论坛 论坛首页 服务信息 预防“高温病” 三伏天用车攻略
查看: 798|回复: 0
go

预防“高温病” 三伏天用车攻略 [复制链接]

Rank: 1

楼主
发表于 2011-7-17 09:2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本帖最后由 独具一格1 于 2011-7-17 09:28 编辑

    7月14日开始,我们就进入到了让人酷热难耐、倦怠疲乏的“三伏天”。在这个季节不只是人面临着考验,对爱车也是一种煎熬,开锅、爆胎、自燃等“高温病”十分常见。如何在夏季照顾好自己的爱车,顺心度过这个夏天呢?我们帮您搜集了一些夏天用车小贴士,希望能解决车主们的困扰。
    防患于未然 雨天倍加小心
    (一)防患于未“燃”
    对车主们来说,车辆自燃是夏天最担心害怕的事情。 车辆自燃起火,主要原因是漏电、短路、漏油、停车位置不当等,其中,漏电、漏油尤为重要。这主要是由于驾驶员通常不注意车辆养护或疏于自查造成的。因此应该做好汽车的检查工作,防止自燃现象产生。
    专业的油路和电路的检查最好还是到专业的修车店,自己日常的检查主要看油路和电路有没有明显的渗漏破损。油路的检查首先看看发动机,变速箱底部有没有渗漏,如果有那你就要好好的检查下了,首先检查各段油管有没有破损,特别是接口的地方有没有油渍,如果发现油管有破损,必须第一时间到专业维修点进行更换。其次检查下喷油嘴处有没有渗漏,如果有也必须马上更换。在这里啰嗦几句,很多老车的发动机变速箱底部都糊着一层厚厚的油泥,这些东西最好能及时清理掉,因为一旦发生自燃,这些东西可都是良好的可燃物。
    电路的检查首先看看各线束的接头有没有松动,接头松动车辆工作时很容易产生火花。其次看看各种线材有没有破损,因为发动机舱里基本上都是金属材质的部件,线材的破损处碰到金属也很容易产生电火花。强调一点,线路检查最重要的是检查点火系统的电路,因为点火系统是高压电,电火花的能量极高,所以要发现点火线圈有破损的话必须即时维修更换。
    没事要防事,有事也不要慌。汽车一旦起火,驾驶员不可慌乱,更不可弃车而逃,正确的做法是:立即拨打119,告诉消防人员你的准确位置、车辆起火部位、车上有无人员及货物等情况。汽车起火,驾乘人员要充分利用随车灭火器材积极展开自救。扑救火灾时,要注意风向、可燃物疏散和车辆隔离。   (二)严防汽车“开锅”

天气转热,发动机因自身过热而引发故障的现象也日益增多,有时在路上开着开着就发现车盖下冒起团团热气,停下打开车盖一看,水箱里的水已经“烧开”,还不时往外喷溅。这就是俗称的“开锅”。

造成汽车开锅的原因很多,高温天气、空调超负荷运作、散热元件发生故障,发动机散热势必受到影响,加之在市区开车,频繁起停步则会加剧发动机部件摩擦而导致温度上升。尤其是空调长时间运作排出大量热量,恶化了散热系统的散热状况。如果风扇、散热器等元件出现故障,也会影响发动机散热,从而导致水箱水温在短时间内大幅上升直至沸腾。

预防开锅的主要方法,是对汽车散热系统进行全面检测,如查看风扇是否正常、水箱是否有渗漏,是否缺少冷却液等。若水箱漏水,需及时修补或更换,若水箱缺液需及时补充,若冷却液出现浑浊变质则需要更换。一般冷却液使用期限为两年。平时车主也应多关注仪表盘内的水温表变化,若水温表指针偏高,应尽快将车开往汽车修理厂或4S店进行检查。

这里特别提醒车主,千万别拿自来水充数。由于有不少车主用自来水充当发动机冷却媒介,这招在春秋季节或许能凑合,但一到炎夏,发动机在烈日照射下工作温度大幅升高,而水的沸点仅100℃,根本无法满足发动机散热需求,发动机过热会导致缸套和活塞摩擦加剧,机油润滑性降低,时间一长,会使发动机产生噪音,动力下降,油耗增加。而且水电解会产生水垢,逐渐侵蚀缸体、水箱及橡胶件,使发动机“伤痕累累”,导致发动机故障,缩短发动机寿命。


(三)防止爆胎

     在夏天,开车另一大隐患就是爆胎。轮胎的压力不能太高。天热胎压高,轮胎和滚烫路面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热胀冷缩,所以容易爆胎。
     但是,其实轮胎压力过低也会引起爆胎,因为轮胎胎壁里是钢丝,轮胎胎压不足,里面的钢丝在车辆行驶时不停的过度弯折,特别车速过快时,因为金属的疲劳效应,胎壁的钢丝就会被折断,这样也会引起爆胎。所以夏天的胎压必须根据自己车的说明要求,调整到一个合适的范围。
    此外,夏天的雨水较多,检查下轮胎花纹深度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轮胎花纹过浅的话雨天行驶排水不畅也是非常危险。
    (四)雨天行车细检查

在夏季,降雨量大、路况复杂、视线模糊,给司机朋友带来很大的挑战。刹车、雨刮器、安全系统等这些项目的检查也至关重要。

夏季多雨,路面的潮湿造成轮胎和路面之间的摩擦系数降低,特别是轮胎花纹处有积水的情况下,摩擦系数更低,一个灵敏的刹车系统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在夏季来临之前,检查一下自己的刹车系统,尽量做到有备无患。  

视线不好导致的刮擦是雨天常见的车险事故。雨中行车保持好的视线离不开雨刮器。大雨滂沱时,出现在驾驶员眼前的是白茫茫的一片,如果雨刮器的扫水能力严重下降,就会直接影响到行车安全。另外,下雨天车内外温差较大,玻璃容易起雾,不能及时除雾的话,视线就会很模糊。

开车保持好心情 雨天行车稳字当头

(一)防疲劳、防火气

通常夏季人特别容易犯困。司机开车在路上,如果困意袭来容易影响到驾驶安全。尽量别长时间开车,如果跑长途的话要保障晚上睡眠充足,路上间隔一两个小时要到服务区休息一会儿。如果过于疲劳,可考虑用冷水洗洗脸、活动四肢,或者吃些东西,待精力恢复、头脑清醒后再继续开车,确保行车安全。

夏季天气炎热,遭遇堵车时或稍有不顺司机就容易“火冒三丈”。一个小刮碰事故就足以让双方在路上理论个几十分钟,“路怒”现象也更为严重。俗话说,心静自然凉。闷热的夏季里行车一味地抱怨天热、路不好走于事无补,主动调节自己的心情,控制不良情绪,或者行车过程中放一些音乐,都有助于缓解夏季行车的焦躁情绪。

(二)空调使用有讲究

暑天行车,离不了空调。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暑天车内开空调也是有很多讲究的。

对于停放在露天停车场的车辆特别是那些在阳光下晒了很长时间的车辆来说,应先放热气再开空调。车辆启动后先把所有车窗都打开,启动外循环,把热气排出去,等车厢内温度下降后,再关闭车窗,开启空调。

停车后使用空调时间不能过长。有人喜欢关紧车门窗、打开空调在车里休息,这样极易导致车内一氧化碳浓度升高而中毒。

在停车之前几分钟关掉冷气,稍后开启自然风,从而保持空调系统的相对干燥。避免因潮湿造成大量霉菌的繁殖。低速行驶时尽量不使用空调。不要先熄火再关空调。

一些驾驶员在停车小憩时,喜欢将双脚放在方向盘或仪表盘上,这些部位是驾驶员经常接触的地方,很容易染上霉菌。

(三)雨天行车稳字当头

夏天除了高温另一个大敌就是暴雨。雨天路面湿滑,摩擦系数降低,行车时一定要减慢车速,随时保持与前后车辆的距离,提前做好采取各种应急措施的心理准备。

遇到水沟、水坑的时候,不要高速通过,否则产生的飞溅会导致涉水深度的加大,造成发动机进水。见到水就左躲右闪或者马上踩刹车减速,这两种方法都非常危险。一般轿车缓慢通过城市中15-20厘米深的水路都是没有问题的,需要注意的就是车速不能太快,最好使用低速档稳住油门通过,涉水时千万不要收油门。当积水超过轮胎中心线时,则不要继续向前冲。

雨天特别是下暴雨时会严重影响行车视线,所以雨天开车除要谨慎驾驶、保证车辆机械正常工作外,还要保持良好的行车视线。雨天行车使用前大灯会形成炫目的光幕,要避免使用前大灯而改用雾灯。

在雨中、雨后或路基在被雨水长期浸泡的道路上行驶,发生事故的几率很高,所以驾车时需要驾驶人的精力更要高度集中在观察路面、分析路况上。

夏季停车有讲究




夏天停车也是一件头疼的事。汽车在烈日下暴晒会出现很多问题,每年夏季维修店里都有很多因为暴晒而出现问题的车,问题主要出现在电瓶、车胎、发动机等部位。

所以,车主们要尽量把车停在阴凉处。在把车停树荫底下的时候,一定要观察下树底下有没有鸟粪、树胶之类的东西,因为鸟粪、树胶等这些东西不但对车漆有腐蚀,同时也不好打理。

停车的时候尽量让车尾朝向太阳,因为一般的车后窗都比前窗小,所以让车屁股对着太阳车内的温度能低不少。

此外,由于夏天暴雨多,容易出现积水、内涝。车最好不要停在地势比较低的地方,否则你的车可能就变成潜水艇了。

大雨之前经常有狂风,所以大雨前停车最好离高层建筑,电线杆,广告牌远些。

日常保养不可少

夏季气温升高,阳光经常曝晒,汽车漆面明显恶劣,对于爱护自己爱车脸面的车主来说,一定要注意保护好汽车的漆面,经常洗车和打蜡。

夏季应加强对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检查、保养,包括水箱、节温器、水泵、风扇等,及时加注冷却水。当水温超过100℃时,应在阴凉处停车降温,掀开发动机罩散热。

夏季应及时清洗燃油滤清器,保证油路畅通。行车中将一块湿布盖在燃油泵上,并定时淋水以保持湿润,减少气阻产生。

经常检查蓄电池内液面高度,及时添加蒸馏水。及时检查调整制动系统,发现制动毂发烫,应停车降温,但不可浇泼冷水,以防制动毂破裂。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Archiver|Comsenz Inc.

GMT+8, 2024-11-16 14:29 , Processed in 0.03257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