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评论:
3月25日19点,杭州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突然宣布“限牌”政策。结果是政府损了声望,百姓瘪了钱袋。一个为治理城市病而努力的政策,得到如此“双输”反应,教训深刻。 限牌限行,关系到治堵、治雾霾,本意是为公众谋福利。可叹的是,“限牌”消息发布之前,市场上已经传闻四起,市民纷纷抢购。而政府部门则“故作矜持”,莫测高深,甚至一直在否认,给大家反复“辟谣”的印象。 人们不禁要问:为何事前要对公众遮遮掩掩呢?原因在于有关部门习惯了“密室政治”,对在与公众紧密互动下的施政方式可能带来的正面效应,心中无数,没有信心。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第一年。全面深化改革难免要啃硬骨头、过险滩,这比过去更需要上下同心,共克难关。此次杭州“限牌”最大的败笔也许在于,此前杭州有关部门多次传递出不会限牌的信息,最终又自己翻盘,其实质是把政府的公信力看作小事,难怪被网民讥为“不诚信”。这种对于政府公信力的透支,其负面作用到底有多大?会给今后推进其他改革造成什么困难?应当如何设法加以补救和挽回?有关方面应当深入反思,并尽快采取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