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车网论坛

 

 

!connect_header_login!

!connect_header_login_tip!


搜索
浙江车网论坛 论坛首页 广告一条街 行为法学会张之楠(呼和浩特副市长):宋濂的佛学思想
查看: 357|回复: 0
go

行为法学会张之楠(呼和浩特副市长):宋濂的佛学思想 [复制链接]

Rank: 1

楼主
发表于 2012-3-26 06:0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作者简介:张之楠,男,1974年8月出生,汉族,山东曹县人,党员,研究生学历。1995年7月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林业经济管理学院,1995年7月至1998年6月在北京林业大学工作,1998年6月任职于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期间在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任副市长。2008年6月至今任职于中国行为法学会,先后担任副秘书长、副会长,并就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后。
" a) `& t( {7 v2 e" d: \
          (张之楠,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后). Q% E1 ]8 @6 O# {( j( ^& I

    洪武三年(1370年)三月,朱元璋再次派遣莱州府同知赵秩出使日本,这次的态度是“责让之”。这次明朝使臣到达的还是良怀的统治区,“守关者拒弗纳。秩以书抵良怀,良怀延秩入。谕以中国威德,而诏书有责其不臣语。”良怀的态度也很强硬,说:“吾国虽处扶桑东,未尝不慕中国。惟蒙古与我等夷,乃欲臣妾我。我先王不服,乃使其臣赵姓者訹我以好语,语未既,水军十万列海岸矣。以天之灵,雷霆波涛,一时军尽覆。今新天子帝中夏,天使亦赵姓,岂蒙古裔耶?亦将訹我以好语而袭我也。”元世祖曾派使臣赵良弼招抚日本,故良怀有此语。良怀要杀掉赵秩,赵秩颇有外交家的气度,不为所动,说:“我大明天子神圣文武,非蒙古比,我亦非蒙古使者后。能兵,兵我。”良怀为赵秩气度所动,“下堂延秩,礼遇甚优。”随后,“遣其僧祖来奉表称臣,贡马及方物,且送还明、台二郡被掠人口七十余,以四年十月至京。” 祖来等人于洪武四年(1371年)十月到达南京,宋濂记载此次日僧祖来作为使臣来华说:“皇帝廓清四海,遂登大宝。遣使者播告诸蛮夷,俾知元运已革,而中夏归于正统。其称臣者,高句骊最先,交趾次之,流求、琐里又次之。于时日本良怀、亦令僧祖来奉表而至。” 宋濂曾记载福建行省都事沈秩出使勃尼国的情状,说:“洪武三年秋八月,秩与监察御史张敬之等奉诏,往谕勃尼国……明日王辞曰:‘近者苏禄起兵来侵,子女玉帛尽为所掠,必俟三年后国事稍纾,造舟以入贡尔。’秩曰:‘皇帝登大宝已有年矣!四夷之国,东则日本、高丽,南则交趾、占城、阇婆,西则吐蕃,北则蒙古诸部落,使者接踵于道,王即行已晚,何谓三年?’王曰:‘地瘠民贫,愧无奇珍以献,故将迟迟尔,非有他也。’秩曰:‘皇帝富有四海,岂有所求于王,但欲王之称藩,一示无外尔。’” 此时日本使臣还没有到达明朝,沈秩说日本使者已入明朝贡,应该只是一种外交辞令而已。祖来的入明,则意味着明朝与日本建立了邦交关系。1 Y  Z+ \) a) O: F3 |8 U6 e
* e$ o! Z% y6 o
    良怀派遣祖来入明朝贡,朱元璋非常高兴,“宴赉其使者”的同时,考虑到日本信仰佛教之风俗浓厚(“念其俗佞佛”),“可以西方教诱之也” ,思以僧者为使臣,送祖来等还日本,禅师祖阐主动请缨,“天宁禅师祖阐仲猷,以高行僧召至南京。会朝廷将遣使日本,诏祖阐与克勤俱。祖阐不惮鲸波之险,毅然请行。”朱元璋“壮之”,以祖阐、无逸等八人为使团赴日,赐良怀《大统历》及文绮、纱罗。行前,朱元璋为使团制定了“以善道行化” 的方针。祖阐等人到达日本时,日本发生了内乱,良怀被驱赶,新将军(据《明史》卷三百二十二,新将军名为持明,黎光明《明太祖遣僧使日本考》中指出,“持明”不是人名,而是日本北朝皇室统系之持明院系)认为祖来入明,是来中国“乞师”,就把祖阐和无逸等人拘闭起来。宋濂记载了日本内部的政变和祖阐、无逸在日本的经历,云:“先是,日本王统州六十有六,良怀以其近属窃据其九都于太宰府,至是被其王所逐,大兴兵争。及无逸等至,良怀已出奔。新设守土臣疑祖来乞师中国,欲拘辱之。”  d8 w- ?  @9 u7 h' w$ I/ p/ {2 I

    祖阐等人滞留日本其间,与室町幕府的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取得了联系,不过主要还是与南朝的征西将军府打交道。祖阐“一遵圣训”,按照朱元璋制定的方针,“敷演正法,无非约之于善。” “为其国演(佛)教,其国人颇敬信。” 日人颇服之,请之主日本天龙禅寺:“听者耸愕,以为中华之禅伯,亟白于王,请主天龙禅寺。寺乃梦窗国师道场,实名刹也。祖阐以无上命,力辞之。且申布威德,罔间内外,所以遣使者来之意。” 祖阐和无逸被拘闭以后,无逸力争得免,并迫使日本新将军再次向明朝派出僧人使团,宋濂在《送无逸勤公出使还乡省亲序》文中记载其事云:“无逸力争得免,然终疑勿释。守臣白其事于王,王居洛阳,欲延阐住持天龙寺,无逸独先还。无逸奉扬天子威德,谕以祸福,必期与阐俱。王闻其志不可夺,命舆马来迎,经涉北海。时近六月,大山高插霄汉,积雪如烂银。行一月始至,馆于洛阳西山向阳精舍。执国政者,犹申天龙之请。无逸曰:‘我使臣尔,非奉帝命不敢从。王如欲阐敷宣,宜同往请于朝,否则有死而已。’”新将军听了无逸的话,非常敬佩,就派净业、喜春两个僧人为使臣再次出使明朝:“议遣揔州太守圆宣,及净业、喜春二僧,从南海下太宰府,备方物来贡。所虏中国及高句骊民,无虑百五十人,无逸化以善道,悉令具大舶遣归。” 祖阐和无逸的这次出使日本,在外交上可谓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Archiver|Comsenz Inc.

GMT+8, 2025-8-6 17:51 , Processed in 0.03600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