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902 卢丹丹
杭州车让人
早上七点半,记者来到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前,正要去小吃街买早餐。看到了这样的画面,一辆载着乘客的308路公交车慢慢停在斑马线前,同行的私家车也停下来了。短短静候的30秒里,买早餐的学生,带孩子上学的家长,去买菜的老人都默契地快步走过斑马线,秩序井然。
记者走上前跟一位正要去买菜的老人聊了几句,李奶奶说:“以前高峰期过马路都是很头疼的事情。很多车辆都直接压在斑马线上,每次从车缝中穿过马路都是提心吊胆的。再加上老人家手脚活动不便,耳朵也听不见,更加怕了。现在车让人了,就放心许多。”
随后记者对停在校门口的一辆出租车司机进行采访,问到对车让人的看法时,小张师傅说:“要是在以前,如果估计着能赶在行人前面通过,一脚油门也就过去了。现在,特别是上下班时间,大家都赶时间,堵车都很烦,但是公交车带头让行,出租车,私家车也不好意思抢了。”
杭州车让人,是实实在在的文明创建,就这点上来说,杭州的公交车应该记首功。公交车让人的不懈坚持,实际上在一段时间内给人以适应的过程,需要经过一个旧平衡的打破到新平衡的建立的忙乱与磨合的过程。同时,这也激发起其他行车者的文明热情、见贤思齐的过程。加上民意舆情、政府倡导、社会支持,机动车向善让行逐日递增,不经意间普及开来了。现在我们可以比较乐观地推测,杭州的机动车让人现象,只会朝普遍化、平常化的方向发展。
在杭州车让人实行的近两年多时间里,人们普遍表现出对于车让人的青睐,但是针对许多细节,褒贬不一。
记者在网上看到一项人们对车让人的看法的调查,尽管有人表示车让人淡化了行人走人行道,守红绿灯的意识,车让人是低效率行为,在繁忙、多车道的宽马路是不经济、不方便的,但是还是多数的人认为车让人培养了礼让意识,对于道德建设很重要。
应当看到,随着西湖申遗成功、京沪高铁开通以及杭州地铁的即将运行,杭州的交通压力只会有增无减,对交通文明的要求更为迫切,同样也对其他的城市运作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拿出更高的文明素质去匹配。因此,把行路文明的成功经验加以巩固、完善,从中找出可复制、移植的可取之处,推广到其他的文明建设的“短板”上,对杭州的社会发展,想必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