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次广州车展上,多家自主品牌集体发力,纷纷推出了自家的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这些动力系统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目光,各自品牌的粉丝也对此展开了大讨论,而问题也主要聚焦于发动机的性能、稳定性以及所搭载的车型等几方面。今天我们就把这几款发动机放到一起来做一个横向比较,同时也帮助大家捋捋思路,为日后购车做出一个合理的判断。  这次所要对比的发动机分别来自长安、中华、长城以及BYD(排名不分先后),其中长城和BYD的1.5T发动机已经量产,并装配在自家的腾翼C50和G6上。虽然长安和中华的1.5T发动机还处在研制或者最后调试阶段,但是量产后的数据应该与目前所公布的或者说在研制初期所要达到的一个性能指标相差不会很大,所以它们依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动力基本达到主流2.0L自然吸气发动机的水平 4家自主品牌1.5T发动机技术参数 | 品牌 | 功率 | 扭矩 | 特有技术 | 长安 | 121kW/5500rpm | 250N·m/2000-4500rpm | DVVT、缸内直喷 | 中华 | 100kW/5500rpm | 200N·m/2200-4500rpm | VVT | 长城 | 98kW/5600rpm | 188N·m/2000-4500rpm | VVT | BYD | 113kW/5200rpm | 240N·m/1750-3500rpm | VVT、缸内直喷 | 通过表格,各自品牌的发动机性能一目了然,从最低的长城到还没量产的长安,不过它们都达到了目前主流2.0L自然吸气发动机的动力水平。在技术装备上,除了长安采用了DVVT进、排气门双可变正时系统外,其它只是在进气门侧有可变正时技术。目前这项技术不再神奇,已经成为现代发动机必不可少的一项装备。

『长安采用了DVVT进、排气门双可变正时系统』 除此之外,长安和BYD还引入了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缸内直喷。这项技术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直接向气缸内喷射燃油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燃油消耗同时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不过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综合体,它的劣势就是对油品更挑剔,而这个油品与燃油标号无关,确切的是指燃油清洁度。

『长安1.5T发动机采用了缸内直喷技术』 根据官方所给出的信息,量产的长城1.5T发动机只需要93号汽油即可,而BYD则需要加97号汽油,这可能与它的压缩比以及发动机的整体调教有关,而使用更高标号的燃油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车主的出行自由。

『BYD 1.5T发动机同样应用缸内直喷技术』 对于消费者来说,通过看数据可以排出个座次来,但毕竟这只是单纯的动力系统,当把它们匹配到不同的车辆上后,实际的动力感受可就另当别论了。在此我们可以关注一个更切合实际用车的数据峰值扭矩的转速。面对经常走走停停的城市路况,车辆在低转速区间的扭矩输出,会直接关乎车辆的动力性以及燃油经济性。更低的峰值扭矩转速,可以让车辆更早的进入亢奋阶段。

『BYD的1.5T发动机在1750rpm即可输出峰值扭矩』
目前已经全面T化的BMW所推出的N20四缸增压发动机,可在1250rpm便进入峰值扭矩输出区间,匹配整备质量接近1.5吨的车身,在起步初段也不会令人感到有动力缺失。在这里,BYD的1750rpm的峰值扭矩输出转速无疑更适合城市驾驶。当然通过调整变速器的齿比可以弥补发动机的低速扭矩,但是高速巡航时的转速恐怕又会比较高,所以说如果发动机的先天优势足够好的话,那么在后期调教上则会更加游刃有余。 ●
较长的质保期无疑可以给消费者带来更强的购买信心
对于新生事物,消费者往往会对其产生疑虑,而自主汽车品牌所推出小排量增压发动机,则更会令众人对产品的可靠性打一个问号。目前长城在发动机上的保修政策是5年或15万公里,BYD是3年或8万公里,其余厂商未知。对于厂商的保修政策,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解读,无论是厂商基于怎样的考虑,更长的保修政策的最终受惠者还是车主。不过我也相信一个成熟的厂商不会将一款没有经过大规模可靠性试验的发动机草草推向市场。不过成熟的产品依然会存在故障率,但是一定是在可控范围内,否则一是影响用户口碑,二是较高的索赔率也会影响厂商的利润。
『较长的质保期可以让消费者更放心的去选购产品』 所以对于初次涉猎小排量增压发动机领域的自主品牌来说,相对保守的动力调校或许出于对产品稳定性的考虑,不过优异的性能参数也代表着更高的技术水平。因此,在动力性出色的同时如果能够做到不错的产品稳定性,重要的是通过较长的质保期来打消消费者的顾虑,那么这样的产品就是值得去放心选购的。
与车型完美契合才能将动力更好的发挥
目前搭载1.5T发动机的腾翼C50和BYD G6已经上市,不过所能买到的只有手动档车型。与此同时,长城也在加紧对其首部6AT变速器的研制,而BYD或许也是出于对双离合变速器调试的原因,导致已上市的自动挡G6车型有价无市。应该说在自动变速器的匹配上,例如车辆加速是否足够平滑顺畅、传递效率是否可以将发动机的动力性展现出来等等,厂商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长城腾翼C50 1.5T』 汽车厂商在投入巨大财力和人力对一台发动机进行研制并成功量产后,一定会物尽其用。只有将成果广泛的搭载到旗下的车型上,成本才可能降低,而最终也才会产生利润。

『BYD G6 1.5T』 『中华会将1.5T发动机应用在H530(左)和V5(右)上』
长城的1.5T的发动机很可能会搭载到哈弗H6上,也不排除通过高低配的销售策略引入到炫丽或者M2等小车上。对于中华来说,目前所能确定的是1.5T发动机将会搭载在H530和V5两款车上,不过这里还不能忘了销量不错的FRV,1.5T很有可能会装配在FRV的Cross版上,来取代华晨对沈阳航天三菱发动机的依赖。但是中华的1.5T发动机的峰值扭矩输出转速是2200rpm,是4款产品中最高的。在还没正式量产前,厂商仍有充足的时间去做进一步的调整。至于长安的1.5T发动机无论是在技术层面还是性能指标上都是这里最出色的,不过目前也是离我们最遥远的,我们希望它尽快成功量产,因为这样的发动机性能即使在合资品牌里也堪称一朵奇葩。
全文总结:
对于购买普通家用车的消费者来说,在满足对动力性需求的同时又会很介意燃油经济性,那么小排量增压发动机则可兼顾二者。同时消费者又很在乎发动机的耐用性以及涡轮增压发动机在保养上的价钱。其实无论是已经量产还是处在试制阶段,产品的品质还是要放在第一位,谁也不希望自己的车,特别是动力系统总出问题,而通过较长的质保时间可以减轻消费者对自主品牌在技术进步上的顾虑。
其实自主品牌在研制某些核心技术时,是不是可以考虑“合纵连横”,集中各自厂商的技术资源来共同开发,最后共享利益成果,毕竟那些犹如豺狼虎豹的国际汽车品牌在技术上更先进,同时也掌控有一定的市场主动权,自主品牌的“反围剿战役”可以说并不轻松。不过这只是我的异想天开,类似背后所牵连的各方面利益可谓剪不断理还乱,不过我们还是欣喜的看到自主品牌在抢占技术高峰上所迈出的坚实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