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车网论坛
标题:
醍醐灌顶的“接受教训,莫谈国车” !
[打印本页]
作者:
今天是个晴天
时间:
2011-4-4 17:58
标题:
醍醐灌顶的“接受教训,莫谈国车” !
前两天在网上看到网民们讨论得非常激烈的一篇帖子,名叫“接受教训,莫谈国车” ,大概意思是“中国1800万的汽车销量好像没多少是地道的中国车,绝大部分是咱们所说的合资品牌,中国市场绝大部分都被德系、日系、美系,欧系甚至还有韩系占据了主要位置,这些跟中国一点关系都没有,不能说是地道的中国车,当时看完了,心头说不出的滋味,我特别理解楼主的心情,由此我感觉“国车“-自主品牌仍是在无奈和困境中前行,下面我总结了国车的三大无奈:
一、产品的无奈
有网友认为“国车太不跟随潮流了“,现在市场热销的已经是中高档suv和中高级轿车,而自主品牌总在低价小车里徘徊,似乎没有跟上潮流,热点车型上也形成莫谈国车的倾向。
这点在车展也体现的很充分。每次车展都是自主品牌的亮相和提升品牌的重大机会,但从众多的产品表现看,自主品牌的新品总是不太给力。近期的自主品牌表现总体不理想,虽然份额同比上升,但这主要是参与厂家增多,新品数量叠增带来的增量效果,可谓大而不强。其原因既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的环境因素。
作为行业里人士,我在高声呼吁发展自主品牌和小排量之后感到一种担忧。我总怕忽悠了别人,毕竟市场的主基调与政策导向不一致,而且政策导向的核心也并非简单的鼓励小排量和自主品牌。前期车展上亮相了很多小型车和微型车,这些自主品牌厂家也是在努力发展小排量优势市场的主力产品。
但事实证明,小排量车的路越走越窄,经济型车的市场份额日渐萎缩,虽然09-10年的经济型车份额下滑减缓,但今年又在下滑。自主品牌厂家的努力与市场的紧凑型车主导的趋势不一致。最明显的是自主品牌的A级车的主力品牌中没有国有企业的车型,国有自主品牌仍专心在不断萎缩的小型车市场中拼搏。而A 级车的强势品牌与狭义乘用车的主力厂家对应的很好。自主品牌在产品发展方向上虽然跟进了节能减排的政策但没有在市场得分。
我反思的结果就是,虽然鼓励发展小排量车,但没有一项具体的税费政策是直接针对小排量车的,小排量车面临没有合理产品定位基准的尴尬境地,任何一项鼓励小排量车的政策都是针对A 级车而制定的。1.6升、1.5升等标准都是A 级车的最佳标准。小型车没有生存基础,而像发展小排量的自主品牌厂家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产品支撑。
二、品牌的无奈
有网友指出自主品牌车型虽然是国车,但宣传的总是国际品牌的概念,国车的自主品牌概念越来越尴尬。这也是我感觉有特色的地方,甚至目前不仅自主品牌,而且合资品牌也在淡化中国概念。
每当看到上市的新车,我都很注意车型名称的取名特色。前期我感觉合资品牌似乎有洋化品牌名称的趋势,即使有翻译的很好的中文名称,但也直接放弃,而是按照国际名称的音译名直接拿过来,解释为这样才能更好继承世界同步车型的国际风格。我总感觉随着车型的越来越多,车型的国际音译名不容易形成深刻印象,而且不利于合资企业的品牌产品体系建设。但从消费者看,很多人更希望特别洋化的名称。由此也是自主品牌希望更加国际化,甚至是尽量不要把自己的车型与自主品牌挂上钩。
与轿车合资品牌商标越来越大,越来越突出的趋势不同,很多日用消费品的洋品牌概念并不强烈,反而是产品名称成为著名的商品标识。随着合资企业的自主品牌推出,其车型名称的认可度也会越来越高,而内资自主品牌也是面临更加严峻的品牌压力。
三、市场的无奈
有网友指出京沪车展真是国际车展,自主品牌国车已经在当地市场边缘化。这也是客观现实。
中国最大的车展在自主品牌国车表现最差的地方,自主品牌国车市场宣传效果越来越差。每年的国内最大车展轮流在北京和上海举办,而这两个城市也已经同步的把自主品牌基本推出的大门,限牌、拍牌的后果就是限制了普通消费群体的购车脚步,上海的自主品牌上牌已经是微乎其微,而北京市场在这两个月已经体现出自主品牌的困惑。随着未来千万以上人口大城市限牌的呼声越来越高,自主品牌的发展也是更加艰难。
虽然有产品、品牌和市场的诸多无奈,但自主品牌始终就是从艰苦的环境中磨练出来的,未来的艰苦环境也不可能打倒自主品牌。自主品牌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欢迎光临 浙江车网论坛 (http://bbs.zjchewa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