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tach]1831[/attach]
双龙洞位于双龙洞景区中心,是整个双龙风景名胜区核心景观和象征,成为自然风景名胜的历史已有1600多年。海拔520米,由内洞、外洞及耳洞组成,洞口轩朗,两侧分悬的钟乳石酷似龙头,故名“双龙洞”。外洞宽敞,面积1200平方米,可容千人驻足。常年洞温为15℃左右,冬暖夏凉。炎夏至此,领有“上山汗如雨,人洞一身凉”之感。洞口西壁“双龙洞”三字,恃为唐人手迹;东壁“洞天”二字,为宋代书法家吴琳的墨宝;“三十六洞天”五个大字,则为国民党元老、近代杰出书法家于右任之手笔。如果说双龙的内洞是“龙宫”的话,那么外洞仿佛似“龙厅”。其中西厅一挂“石瀑”,相传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曾隐身于此。往前是“骆驼仰首”、“石蛙窥穴”、”雄狮迈步”、“金鹞展翅”等景观。内外洞有巨大的屏石相隔,仅通水道,长10余米,宽3米多。内外洞的相隔与相通,形成了双龙洞最鲜明的特色。古诗云“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如欲观赏,唯有平卧小舟,仰面擦崖逆水而入,“千尺横梁压水低,轻舟仰卧人回溪”,不得稍有抬头,有惊而无险,妙趣横生,堪称游览方式之一绝,有“水石奇观”之誉。内洞略大于外洞,洞内钟乳石、石笋众多,有龙爪、龙尾与洞外龙头相呼应,造型奇特,布局巧妙,有“黄龙吐水”、“倒挂蝙蝠”、“彩云遮月”、“天马行空”、“海龟探海”、“龟蛇共生”、“青蛙盗仙草”、“寿星与仙桃”等景观,幻化多变,使人目不暇接,宛若置身水晶龙宫。
双龙洞门票价格:90元 网上预订:75元
旅游注意事项:
① 景区开放时间:8:30—16:30 ② 儿童票:身高1.2米—1.5米购买儿童票45元每人,1.2米以下免票 ③ 60周岁以上老人持老年证购票老年票45元每人 ④ 门票包含:双龙洞、冰壶洞、桃源洞、金华观、朝真洞、二仙洞、仙瀑洞、黄大仙祖宫
[attach]1832[/attach]
[attach]1833[/attach]
名字由来
双龙洞海拔约520米,由内洞、外洞及耳洞组成,洞口轩朗,两侧分悬的钟乳石一青一黄,酷似两龙头,两龙头在外洞,而龙身却藏在内洞,故名“双龙洞”。传说,古代婺州连年大旱,民不聊生,青龙和黄龙知后,偷来天池水,拯救了百姓,却因触犯天条被王母娘娘用巨石压住脖颈,困在双龙内洞,但双龙仍顽强地仰头吐水,清澈泉水至今潺潺不绝。
历史文化
双龙洞有着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文化遗产博大丰厚。东晋以来就为世人所钟情,唐宋明清几度辉煌,文人墨客慕名而来,李白、王安石、孟浩然、苏轼、李清照等历史名人都曾有佳作。旅行家徐霞客写下了近5000多字的游记。现代文学家郁达夫、叶圣陶、郭沫若、艾青等都为双龙洞写过脍炙人口的名作。毛泽东、朱德、宋庆龄、彭德怀、陶铸、彭真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在此留下了足迹。洞内留有多处古今名人的墨宝。2004年初吴邦国委员长视察了双龙洞景区。随后,习近平同志也来景区视察工作。
[attach]1834[/attach]
摩崖石刻
外洞洞壁有众多摩崖石刻,洞口北壁“双龙洞”三字,传为唐人手迹,后由民国交通次长临摹刻撰;南壁“洞天”二字,为宋代书法家吴琳的墨宝;“三十六洞天”五个大字,则为国民党元老、近代书法家于佑任先生之手笔;最里边石壁上还有“水石奇观”石刻和清代名人探洞游记碑刻;近代合肥游人的“双龙洞”三字石刻,很有趣味,他将“龙”字反刻,寓意双龙洞的两龙头,要站在洞厅内往外反过来看,才能看到他们的真面貌。
美食
金华菜是全国8大菜系之一浙菜的重要组成部分。烹调方法以烧、蒸、炖、煨、炸为主。金华菜以火腿菜为核心,在外地颇有名气。仅火腿菜品种就达300多道。火腿菜烹饪不宜红烧、干烧、卤烩,在调配料中忌用酱油、醋、茴香,桂皮等;也不宜挂糊、上浆,讲究保持火腿独特色香味。金华的风味小吃以金华夜煲最为著名,其绝佳的风味,别致的情调闻名遐迩。此外还有金华酥饼、金华肉粽、金华汤包、磐安拉面、磐安饺饼筒、金丝蜜枣、杨梅烧酒等。品尝金华美食的主要去处有:金华夜市大排档(人民广场附近)、百年老店清和园、国贸宾馆、世傅美食厅、兰溪古商城饮食一条街等。最著名的当属金华火腿。
[attach]1835[/attach]
此外,还有金华酥饼。[attach]1836[/attach]
住宿
金华的住宿服务业十分发达,无论是白领商务之旅还是背包族的自助游,来到金华后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满意归宿的!高贵典雅的国贸宾馆、 金华宾馆是有闲成功人士来金华后的首选入住之处,金华国际大酒店、红旗大酒店、金发铁路大厦、金华大厦等宾馆酒店也是白领商务之旅的理想下榻之处。而年轻的背包一族则可选则交通便利、经济实惠的国营招待所或个体经营的小旅馆作为自己的栖身之所。但无论是大宾馆还是小旅店,金华人都会以他们特有的热情周到的服务使每个来金华的旅游者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attach]1837[/attach]
欢迎光临 浙江车网论坛 (http://bbs.zjchew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1.5 |